夫妻两说了会儿话,吃过午饭,周邑便去了外院书房。
他虽然有婚假,但刚入翰林院,要掌握的事情还有很多,因此只是换个地方加班而已。
苏虞喝了半杯温水,让阿鹿把她的嫁妆册子拿过来。
苏虞拿着嫁妆册子,带着阿鹿以及陪嫁刘嬷嬷去放嫁妆的库房盘点嫁妆。
刘嬷嬷识字,会算账,会管家,是母亲吴氏特意为她找来打理内宅的高质量人才。
时人追求厚嫁,姑娘出嫁都要带上十里红妆。
小到针头线脑,大到日常家具,乃至亡故后的寿衣、棺材,娘家都会准备。
更有甚者,还会请匠人去女儿夫家打一口井。
意思是我家的闺女,虽然嫁到你家了,但不靠你家养。
她活着,吃的每一粒米,喝的每一口水,都由娘家供养。
她死后,用的寿衣、棺材,也会用娘家准备的。
从生到死都不用花婆家一分钱,这是女子在婆家的底气。
吴氏为苏虞准备的嫁妆,也是奔着这个方向来了,因此嫁妆很多,足有八十多台。
三人整理了一个下午,也只勉强将一些大件整理登记在册,剩下的精细物件就只能后面慢慢整理了。
瞧着天色不早了,阿鹿道:“姑娘,先用晚膳吧。”
刘嬷嬷见状,道:“该叫少夫人了。”
阿鹿看了苏虞一眼,苏虞点了点头。
“少夫人。”
三人回到正房,吴嬷嬷抱着一个黑红交错的漆盒过来。
“少夫人,这是得真院的账本、库房名册还有库房钥匙。”
吴嬷嬷将盒子放到桌上。
“我知道了,辛苦嬷嬷了。”
苏虞拿起账本和库房名册翻了翻。
“不辛苦,不辛苦。
少夫人若是没什么事情,奴婢就先退下了。”
吴嬷嬷挤出笑容,颇为不舍得看了一眼桌上的漆盒。
没了这三样东西,她在这得真院的地位怕是要一落千丈咯。
“不急。”
苏虞说着,将账本和名册又放回漆黑里,然后把盒子盖上,往往吴嬷嬷的方向推了推,“我身边陪嫁只有刘嬷嬷还有阿鹿这两个得用的人,阿鹿照顾我起居,刘嬷嬷负责打理我的嫁妆。
这院里的事儿,她们也空不出手去管。
做生不如做熟,不知道嬷嬷还愿不愿意继续处理这些杂事儿。”
吴氏说过,嫁人后她只需要把握好大方向即可,其他一些杂事都可以交由底下人处理,不必事事亲为。
苏虞也是这样想的。
她还有自己的想法,并不想彻底被困在内宅。
吴嬷嬷一愣,随机欣喜地抱起漆盒,连声道:“愿意,愿意,奴婢自然愿意。”
她没想到峰回路转,这掌事权又回到了自己手里。
苏虞点了点头:“那院里的事儿就还由吴嬷嬷处理,只是每个月月底和刘嬷嬷对一次账即可。”
“是,这是自然。”
吴嬷嬷摩挲着怀里的漆盒,支支吾吾道,“那,少夫人若是无事,奴婢便先退下了。”
“下去吧。”
等到吴嬷嬷离开后,苏虞才看向刘嬷嬷,“嬷嬷,院里的事儿还要辛苦你多上心。”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