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正屋当差的大丫鬟共有六人,一般分为白天与晚间两班,杨蓁因是新来的,要学的东西还多,就一整日都留在了屋内。
其他几个丫鬟也如碧莹一样,待她十分和气,话也并不多说。
只是有了她一个外人在场,中午大伙凑在厢房内吃饭的时候,说起话来未免有些拘束。
午间外面传话来说,王爷今日在书房里午休,晚间再回房来。
杨蓁暗中松了口气,眼下对面见诚王,她的感觉很矛盾,既盼着尽快查到端倪有所进展,又很有些恐惧与抵触,似乎诚王最好被什么大事儿绊住手脚,一辈子都不回屋了才好呢。
*
话说,白天徐显炀经何智恒提醒想通了那关键一节,急匆匆出得何府门来,却没想好该往哪里去。
脑袋里翻来覆去就是“我要娶她”
这四个字,耳畔似有铃儿铙儿叮当脆响,快活兴奋得无以复加。
想要娶她,该从何处入手呢?
骑着马在街上逡巡一阵,他心里决定下来,先回转北镇抚司做了些交代,继而去到市井购了几样物品,纵马出城,直往城北昌平而来。
昌平小叶村与杨蓁离开那会儿相比,并没有多大变化。
眼下秋收已过,农户们都进入了闲在的时节。
杨婶自拿了“宫里”
送回的那十两银子,听从原来杨蓁留下的建议,雇了两个长工替她打理田地,自己日常只做些家中杂活,过得比从前清闲了许多。
之前还曾有地保与富户看她们家没有男丁就上门来找茬刁难,这阵子也都没有了,那些人见了她还都笑脸相迎,恭谨非常。
杨婶认定,这些都是因为蓁蓁进了宫,他们家有了体面。
这天下午,杨婶刚去村头井里打了两桶水,担回家来,刚到家门口,忽感肩头一轻,杨婶蓦然回首,见是一个高挑壮实的年轻人将扁担接了过去。
徐显炀微笑道:“您就是杨家婶婶吧?我是蓁蓁的熟人,受她之托,过来看看您。”
杨婶愣愣地点头:“哦,哦。”
徐显炀将水担进院子,倒进了水缸。
杨婶跟过来问:“大人您是自宫里来的?”
徐显炀一怔:“您怎看出我是做官的?”
话说他出门时还特意换了一身不甚起眼的外衣。
杨婶目光下垂:“咱们这块地界,难得见着穿官靴的人呐。”
徐显炀也低头一看,不禁暗骂自己粗心,京城里一双靴子就卖四钱银子,穿靴子的人非富即贵,在京城之内还不显眼,到了这儿可就是凤毛麟角了。
他倒也没想要隐瞒身份,只是不想让人家一眼就看出官身,免得心生畏惧疏远之意。
想起杨婶方才的问话,他又连忙解释:“呃……我不是宦官。”
杨婶一笑:“哦,看着也不像。
您进来坐吧。”
徐显炀发觉杨婶似乎相貌与杨蓁很有些相似,尤其笑起来的模样很像。
可她们明明没有血缘相连。
只是与杨蓁的云淡风轻不同,杨婶的神情间还是透着小户人家的卑微怯懦。
当下杨婶请了他进屋,徐显炀奉上带来的点心与一条腊肉,杨婶道谢之后为他泡了杯茶。
“乡下地方没什么好茶,这点还是前些时蓁蓁托人送来的,大人凑合喝喝,可别嫌弃。”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