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普通话词汇,方言中多有其他的表达。
比如普通话的“用力”
,用地道四川方言表达,多用“攒劲”
。
另外常见还有诸如“鼓劲”
、“使劲”
等说法。
四川方言中谓力气,大多都说“劲”
。
如“力气大”
为谓“劲大”
,腕力强谓“手劲大”
,掰手腕谓“掰手劲”
等。
下文说说使劲、鼓劲、攒劲这几个词汇,重点说说攒劲。
一、使劲
“使劲”
,这是一个汉语通用词汇,字面意思就能看出来,即“用力”
。
因与水浒传人物史进发音相同,我记得小时候大家叫“用力”
的时候还爱说“你学九纹龙嘛”
,就是叫你“史进(使劲;即用力)嘛”
。
二、鼓劲
“鼓劲”
,在普通话中谓使人情绪振作起来,大体相当于“加油”
,有时也并列构词为“加油鼓劲”
,如“大家都为他加油鼓劲!”
四川方言中,“鼓劲”
也有“用力”
的意思,即字面意思“鼓足气力”
。
比如几个人搬运重物,一个喊号子的口中叫到:“鼓劲啊……起……”
再比如生产队队长对大家说:“大家鼓劲做,争取今天把秧子栽完!”
“鼓劲”
在四川方言也引申为“努力”
。
比如家长对上学的娃娃说:“你读书要鼓劲哦!”
或“你鼓劲读书哦!
二天考个好大学。”
三、攒劲
“攒劲”
,从字面意思分析,是另外一种角度的“用力”
,即攒足力气再集中发力。
实际使用中等同于“使劲;鼓劲”
。
攒也作趱、缵、展,文献中多有使用。
《儒林外史》
四十九:“他若是趱一个劲,那怕几千斤的石块,打落在他头上身上,他会丝毫不觉得。”
清·刘省三《跻春台·卖泥丸》:
“紧工
月分喊另请,松工退我不得行。
说话爱展嘴巴劲,谈闺道阃不歇声。”
又《跻春台》卷二《平分银》:
“紧工月大齐家多把劲展,莫只徒喊主人去请天天。”
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
(454条):
“昭人谓勉力为之为缵劲。
劲者力也。
缵字俗用谓集也。
言集力为之,恐未允。
按《方言》一:
‘钊:薄,勉也。
秦晋曰
钊……自关而东,
周郑之间曰勔、钊,齐鲁曰勖、兹。
’
钊,
当即昭读之缵转语。
’”
那么,攒、趱、展等字,或都是“钊”
字音转?
清·高静亭《正音撮要》卷二《身体》:
“攒劲,弩起力。”
注:
“攒,音趱。”
《儿女英雄传》六:
“他单臂一攒劲,用刀挑开了那棍。”
凉州贤孝
《郭巨埋儿》:
早晨生到晌午整,炕面子上偎下了个大窟窿。
脖子梗,
眼睛瞪,腰子一?攒了点劲,“不噔”
地生下了个小孩童。
凉州方言亦谓优秀、得力为攒劲。
凉州贤孝《鞭杆记》:三十个马队都是攒劲小伙子。
《猎原》:
“攒劲些的,两个就够了。”
《独弦操》:“像梁乡长这样攒劲的人,男人见了要是不动心,肯定有病。”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