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这类教学,需要活动场地,不能在老师家住的商品房里将就。
而北方的冬天又冷,从十一月到三月,必须在有供暖的室内才能练,否则是个人都会给冻坏,所以李叔的场子在北四环外,老院子里,有室内有室外,占地大,门口便有地方挂套牌子——横匾为“李季柏武术学校”
,左右的对子是“一拳一脚练功夫,一生一世学做人”
。
固然直白粗糙,却也耐得住咀嚼。
为了方便,李季柏家也在这儿。
他在市区内有一套房子,不过夫妻俩很少宿那边,是给一双儿女读书住的——他夫妻俩农村户口,可以生两个。
这晚的酒就摆在练功房里,老邻居那儿借了桌椅盘盏,十六人的大圆桌开了四席,还颇为宽敞。
李季柏的老婆孟慧梅亲自下厨。
孟慧梅做得一手好菜,所以这晚的菜色果品不比饭店里的差。
论布盘,精致稍逊;论原料,还要好上几分——毕竟,现在菜场里超市里什么买不到?而这是自家人做整寿,一辈子就这么回的热闹,当然得挑好东西——李家两口子,图的是趁现在还忙得动,操一回心,把给饭店赚的钱,贴进菜色里,热热闹闹赚个面子!
不是为了省那俩钱。
这么好的宴席,饭店里不是没卖,但那得四五星的宾馆,餐饮部的高档席面;而那个价格,也就高出他们的消费水平一截了。
说白了,如今大家好东西都尝得多了,操办花的这笔钱,若去外面订酒席,吃不痛快,不可能让客人心满意足;而若在外面订四桌这样的酒席,那花的钱又太多了,李家两口子肉疼。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李家两口子这个年纪,已经深感体力下坡,自知以后再做大寿,只怕是忙不动啦!
至于大后年李家嫂子的四十整儿,则没有让寿星操劳的道理,肯定要下馆子。
所以啊,这还真就是最后一回了,一定要抓住了!
正因如此,唐启松才一定要叫上唐劲——前两年有几回,唐启松命令一下,唐劲脖子一梗,唐启松瞪他一眼、骂上两句,也就算了;可这回难得小李两口子精心准备,人人都到,唐启松哪里肯放过唐劲。
也因如此,这晚从开饭前招待客人的坚果零食、水果烟茶,到四荤四素四果的十二个冷盘,到八个荤素两个干点心十个热菜,再到最后的饺子、甜羹、鱼汤、水果拼盘这四样,都是顶顶好的。
何况李家嫂子亲自掌勺、前后操持,做客人的本就少不了多夸两句;又的确是最近几年里最热闹的一顿饭——喜宴人数是比这个多几倍,可那十之八九是随礼的,一大半的人不认识!
但今晚这里不同,彼此间个个都是叫得出名儿的,这气氛自然不能同日而语。
所以末了,人人夸好,把李季柏美得红光满面!
当然,他酒劲也上来了……唯独环境有点不伦不类。
不过墙上贴了大红的寿字、四周拉了彩色气球,也很是热闹——彩色气球里,倒有一半功劳,属于在这儿练功的小朋友们:小孩子见了这个都爱,瞧着老师踩着打气筒忙乎,一个个都拥上来帮着吹。
李季柏也由着他们玩,虽然一大半都要返工……可那又有什么关系?权当练肺活量了。
末了每个小朋友送几个,连酬劳都没拉下。
另外,这是在自己地盘里,散场便不拘早晚,非常自在。
最重要的是,吃到末了,大伙儿散了大半,余下一些个几十年的老哥们儿,尚可以慢慢喝、慢慢侃——能趁兴而来,尽兴而归。
这是酒店里不成的。
连那开车过来的喝多了都不怕,也不用叫的士:没得丢下自己的车、回头再来拿!
直接就有睡的地方。
这不大夏天么?大老爷儿们的,点个蚊香躺地板上就成。
院子里露天也行,还凉快。
唐启松就在这里面,连带唐劲也没法儿走人。
老哥儿们酒兴上来了,脸红脖子粗地淘古,说说当年,再讨论一番世界大事,嗓门一个比一个大。
而这些东西,唐劲听了不知几遍了,坐在一旁百无聊赖,就着他面前那盘蜜汁叉烧,吱溜吱溜……喝可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