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客麟全然没有把人俩吓一激灵的歉意,反正这种事时常发生,他习惯了,组里人也习惯了。
虽然平时不太爱说话更不爱交际,但遇到新奇刺激的案子,他还是很有兴趣学习一下。
不然也不会考公考警察了,以他的技术,随便去哪个大厂都得百万年薪起步。
插句题外话,当初看到秧客麟的公务员笔试成绩,唐喆学曾怀疑过这小子是不是黑进系统里改过分——全省第一。
“有时间你来法医办公室,我给你讲。”
和林冬无奈对视,祈铭深吸一口气。
头回遇见这种事,着实吓了一跳,缓过劲儿来再看饭盒里的菜,一点食欲都没了。
早听说悬案组有个存在感极弱的电脑高手,之前来的时候没见着人,现在想想可能不是人没在,而是他压根就没注意到那把角的位置还窝着个大活人。
“谢谢。”
道完谢,办公室的角落里又陷入寂静,三块电脑屏幕把秧客麟结结实实的挡住。
无奈的耸了下肩,林冬继续和祈铭讨论有关嫌疑人DNA检材的问题。
案发时的DNA检测技术尚不完善,且检验人员缺乏经验,很多情况遇都没遇到过,难免有所疏漏。
所以他看卷宗时感觉调查方向有问题的直觉没错,如果祈铭的假设成立,那么当时肯定无法锁定嫌疑人——没人怀疑这件事是未成年干的,尤其是那么小的孩子。
祈铭认为,如果其中一个只有十一二岁,那么有可能其他两个也不大,孩子的社交圈和年龄息息相关,差一岁都会有很大区别。
而青少年犯罪不是林冬的长项,这得等唐喆学回来讨论。
近年来青少年恶性犯罪事件多发,所以当初唐喆学进修研究生课程的时候,林冬提议让他去钻研犯罪心理学中的青少年犯罪方向。
想换白衬衫,那就得有别人没有的本事。
目前国内研究犯罪心理学的人不少,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却不多,而根据现在的网络信息量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情况来看,这个领域未来一定会是警务工作的重头戏。
过早的接触网络让儿童的思维受到了影响,使得恶性刑事案件的发生年龄越来越低——前有十一岁女童扔十八个月大的幼童下楼,后有十三岁男童弑母。
以前《刑法》规定年满十四周岁才承担刑事责任,新修正案里,针对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两项罪名的刑事责任承担年龄已降至十二岁。
虽仍需经最高检核准追诉,却说明这已经是一个不得不重视的社会问题。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其体格有些甚至已经超越了成年人,但思想尚未成熟,人格尚未定型,是非观不明,且冲动易怒,自控力差,其犯罪手段时常令人发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