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老爷,你还有一个月才回香港呢,那边也有管事的看着,不急。
给女儿好好选个女婿是正经。”
老爷点头答应,就出去了,太太也自己收拾休息。
次日,一家人正在吃早饭,老李来报说是舅老爷来了,太太情知他们是为了俊孝的婚礼来了,又惊又喜,迎出去的时候,赵老爷和赵太太还有他们的儿子,儿媳已经来到客厅了。
太太先招呼他们一起吃早饭,又吩咐赵妈打扫客房,赵老爷叫住太太,让她别忙:“妹妹,早饭我们已经在火车上用过了,客房只需要打扫一间,你侄子和你侄媳妇要回她娘家去,他们是送我们过来的。”
见赵老爷这样说,太太才坐下。
太太和赵老爷说:“俊孝的这么一点小事,还惊动大哥从北平来,还带着大嫂和侄子,侄媳妇这么劳师动众的,怎么当得起啊。”
接着招呼俊孝,馨语上来和舅舅,舅母,表哥,表嫂见礼。
这赵老爷笑道:“五妹妹怎能这样说,我虽说侄子,侄女也多,但亲外甥只有俊孝这一个啊,这外甥成亲这样的大事,做舅舅的怎么能不来呢,再说二少奶奶也想回回娘家,你大嫂也想来上海逛逛,这不,说的是来参加俊孝的婚礼,其实是一家人来逛了。”
说的大家都笑了。
这赵老爷是太太的大哥,前清的时候靠着祖,父的庇护,一直是在家当大少爷。
民国了,祖,父都不当官了,人都等着看他怎么败家,他却也硬气,自己在北平开了家洋货店,这么多年下来,比祖,父当日在的时候家业更大了,每年总要来上海四,五次的,和柳老爷他们也是旧识,他二儿子这才娶了柳家的女儿。
见赵太太拉着馨语的手问东问西,太太示意四姨太把初夏也给赵老爷,赵太太看看,赵太太奇怪的看向太太,太太解释说:“这是芊芊远房一亲戚家的孩子,没了爹妈,看着怪可怜,芊芊也没生养,我就做主,给她过继了来。”
赵太太恩了一声,也没表示,还是赵老爷吩咐人拿了表礼给了初夏。
吃了午饭,赵老爷和赵太太就带着儿子,儿媳去柳家去了。
第二天,按规矩是季家发嫁妆的日子。
吃过午饭,太太就吩咐人开始预备,两点的时候,季家的嫁妆陆续到了,是王妈亲自押送的。
见到太太,王妈赶快上前道喜。
太太下意识的往后面看了眼,见太太这样,王妈笑道:“亲家太太,您也知道,现在季家自从老爷过世后也没个男人,要不,也轮不到我来送嫁妆啊。”
太太一想,心里明白了,接过嫁妆单子,递给赵妈,给王妈打了赏,就和她们一起去怎么安放嫁妆。
赵太太也来了,顺手打开首饰匣子,拿起一对镯子看,说:“没想到季老爷过世这么些年,这些嫁妆置办的还真齐全,看看这镯子,色真翠。”
王妈在旁边回道:“这还是小姐出生那年,老太太留给小姐的,这么多年了,虽说日子过的艰难,太太一直把这对镯子留着,说是给小姐的嫁妆,是绝不能拿去换钱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