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人临走前,林冲特意嘱咐了晁刘二人遇事多听段景住意见,晁刘二人已对林冲心服口服,自是毫不犹豫,满口答应。
待段景住和晁刘二人走后,林冲安排好山庄诸项事宜,特意嘱咐吴用打理前往扈家庄提亲之事,这才带上武松并虎魄兵三十人一同下了梁山,出了水泊,轻装简行,策马朝齐州行去。
……却说石秀得了林冲命令便积极搜集齐州义军情报,这些日子石秀一直在齐州绘制地图,因此对当地情况本就比较熟悉,如今搜集了一番情报后,便将齐州情况了如指掌。
这日,石秀将手中情报做了一番整理,从中挑出一支勉强符合大哥标准的义军作为接触对象。
这是一支活跃在齐州受灾最严重的两县禹城和临邑的义军。
再说,辛都指挥使率领队伍一路浩荡,沿途便将东平府境内几股不成气候的义军给冲散了,其实,这些所谓的义军不过是没吃没喝,不得不聚在一起抢劫大户的灾民罢了,每股义军的数量多的不超过五百,少的只有四五十人,他们缺乏统一领导,没有明确目标,根本没有出路,最终,只能被官兵一一击溃。
解决这么些所谓的义军,辛都指挥使根本不费吹灰之力,自然变得骄横起来,对沿途县乡村庄更是大肆搜刮了一番,这才在二十天后,出了东平府,进入齐州长清县境内。
如今,长清县正被一伙一千多人的义军团团围住,这伙人衣衫褴褛手中拿的不是刀枪剑戟,而是锄头、木锹等农具。
是以,县城中虽然只有百十名捕快衙役,但是却也将四座城门成功地给守住了,而且一守便是五日。
这支义军却毫无办法,只能待在城外干瞪眼。
而长清县在黄河水患中受灾不重,是以,城中米粮颇为丰足,又有水源,只要城门不破,再守一个来月也不成问题。
辛都指挥使的大军进入长清县境内,放眼望去,满目萧索,村不成村,庄中十室九空,根本连个满意的落脚安营的地方都没有,这些官兵在东平等地已经享受惯了,怎么可能在荒郊野外安营扎寨。
是以,辛都指挥使一声令下,大军一路直行,向着长清县城奔去。
于是,这伙骄横的官军便一头扎进了围攻长清县城的义军怀中。
当官军和义军面对面,脸对脸时,双方都傻眼了。
义军眼见这么多官兵忽然降临,自然害怕,官兵见到眼前忽然出现那么多的乱民,也是心下惶惶。
一时间,两边仿佛麻杆打狼两头害怕。
不过,官兵毕竟经过系统的训练,而这些义军不过是没吃没喝的灾民组成,是以,双方互瞪了一会后,义军首先坚持不住了,不知是谁大喊了一句‘好多官兵,快逃呀!
’于是,本就散乱一片的义军更加混乱了,纷纷扔了手中‘武器’扭头便跑。
官兵一看,却也愣住了,辛都指挥使和刘都虞候一时间也没有反应过来,还是身为小队长的韩世忠率先带着自己的小队出击,官兵们才反应过来,纷纷拿着武器,追赶起落荒而逃的义军。
这时,辛都指挥使和刘都虞候才反应过来,进攻的鼓点这才迟迟响起。
于是,这场战斗,根本没有正面作战,官兵便大获全胜,辛都指挥使平白得了‘剿寇一千’的功劳。
长清县得以解围,县令一干人等,自然对辛都指挥使和刘都虞候百般奉承,两人在拍马溜须中飘飘然浑然忘我,在县城盘桓了四五日,捞足了油水,这才拔营前往禹城。
不过,这一次,辛都指挥使却不敢大意了,四下派出了探子,前去探路。
……齐州,禹城县。
如今,禹城县已经被一支义军攻下,这支义军共计三千余人,头领是一名叫做秦兴的汉子。
秦兴本是禹城安仁一地主家的护院。
大旱之时,家中无粮,便到主家借梁,哪知主家却不肯借给,眼看着父母妻子即将饿死家中,一怒之下,便伙同乡邻,杀向主家。
经过一番搏斗,攻破了地主庄院,将其枭首示众,并将地主家的粮食分散给乡邻,聚集起了一支千余人的队伍,又从地主家库房中弄来少量武器,武装队伍,自此踏上了反抗之路。
秦兴三十余岁,生的粗壮,力大无比,武艺精熟,寻常一二十人近不得身。
其身高几近八尺,浓眉大眼,虽然外表粗狂却也略有谋略。
是以,他在踏上反抗之路后,便注意扩大队伍,壮大己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