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上一本《八零之改嫁隔壁老王》有个读者质疑我写的事业线不像八九十年代,像21世纪,并写了挺长的评论批判。
心累,并不想再多解释,我给出了那么多参考文章,并且一再地说明,那本书的男主事业线就是河北清河县羊绒行业发展的历程,这种情况下,我还能胡编乱造不成?哭了。
至于本文,我需要说的是本章的朝鲜冷面,北图和冷面都是参考了作家宁肯(第二届老舍文学奖长篇小说奖获得者)写的八十年代北图记忆,他详细地回忆了北图,以及北图对面的朝鲜冷面。
原文写道“之前它好像不是餐馆,只是个早点铺,有一天忽然就改成了“朝鲜冷面”
,很简单的几个红底白字,没一点文化却引来无数学子。
这是1979年或者1980年的事,最迟不过1982年的事”
,本文现在大概是1980年,所以这个时间点应该是恰好朝鲜冷面开业。
就是解释下,1980年的北京是有朝鲜冷面的。
然后多说一下背景让大家感触,1978年,傻子瓜子已经挣了100万,1980年时候他的雇工每个人500元工资(很震惊是不是,这位大佬三次被邓提起,这些数字应该算是历史记载了,应该不至于有假)
肯德基进入中国的时间是1987年,当时就疯狂卖,疯狂卖,1988年全年营业额高达1430多万元。
第55章那只碗
顾舜华赶紧就寻了一个由头,抬脚就走,雷永泉妈心想事成,自然是满意,临走前还递给顾舜华一网兜,里面是两块炖熟的大肘子:“拿回去凉切了当菜,别客气。”
顾舜华也就没和她客气,当下拎着肘子,蹭蹭蹭地往家赶,到了家里,一看顾振华正在坐在小马扎上,脚底下是一盘子破铁丝,正收拾着要捋顺了。
她纳闷:“哥,你这是干嘛呢?”
顾振华:“你那边租的房子,我看窗户不是太结实,这铁丝搁屋顶上挺久了,也用不上,我寻思着给她绑绑窗户,修理修理,这样她住起来也踏实。”
顾舜华便打趣:“哥,你这样子上杆子对人家好,回头人家小伙子误会了怎么办,你一边不稀罕人家,一边还嘘寒问暖,你说你成什么人了!”
这话其实是当时顾舜华问他怎么对苗秀梅这样漠不关心,顾振华当时说的,顾舜华现在原样还给他。
顾振华被顾舜华这一说,脸竟然红起来了:“舜华,我今天和秀梅好好说了一会。”
顾舜华:“说什么了啊?”
顾振华:“我问了问,她没提有小伙子的事,所以我就和她说了说,我说我们岁数也不小了,再过两年也是三十岁的人了,我也没别的什么合适的,她如果一时也没别的念想,我们就一起过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