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唐寿点头:“首先咱们要制袼褙,制袼褙就是先把布一片一片粘在一起,大约这么厚就成,再烘干成布板。
之后把袼褙切成一片一片的鞋底,用布条给每片鞋底包上四边。
包边后把鞋底料粘□□层。”
“然后就是圈底,这道工序很重要决定着鞋式样强度,因此万不可大意。”
熊母五娘子连连点头,“知道了。”
唐寿这才开口继续讲道:“圈底就是用麻绳把粘合后的鞋底沿四边缝合,一定要紧要密。
再接下来就是纳底了。
这个阿母和四妹都是好手,但我还是要嘱咐两句,纳底要求每平方寸鞋底纳81针以上。
麻绳粗、针孔细,加工时得用手勒得紧,针码还得分布均匀。”
“这么密?”
熊母道。
“对,必须这么密,鞋底又厚,非常费功夫,往往一双鞋做下来,手也勒的通红。”
“没事,这个不怕的。”
唐寿点点头,“最后就是槌底了。
把纳好的鞋底经热水浸泡及热闷后,槌平。
槌时要靠模板加工,不能走样。”
这实际上是鞋底的定型工序。
熊母做过鞋,唐寿给她一说她就明白了□□分,剩下就是多做几双才能出来的经验了。
“我明白了,现在咱们就做?”
“做吧,鞋料我都拿来了。”
熊母上前取了东西,递给五娘子,母女两个就坐在炭盆边研究上了。
唐寿这时候转身去厨房熬浆糊。
浆糊这玩意他小时候他妈妈熬过,就是把面加点水放锅里熬干就行。
很粘,小时候过年时家里就用这个粘对联。
这里有没有这种浆糊唐寿不知道,但他猜不应该有或者说哪家也舍不得。
面用来填饱肚子都不够呢,还能舍得这么糟害,但千层底鞋必须用这种浆糊。
什么原因唐寿不知道,他看书时书上就这么介绍的,当时书上有详细解释,他也没细看,那会觉得没用,就是看着玩,谁能想到有朝一日,他这个生长在高科技下的大好青年还得自己做鞋。
所以唐寿也不折腾,没想过要别的代替,万一弄不好了,得不偿失。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