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垂心中一凛,面上却沉静如水:
“大人,韩信虽受辱而志存高远,然其结局亦令人唏嘘。
垂于前燕,有故旧之恩,于大秦,有知遇之德。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此中纠结,非言语可表。
且看那晋之石崇,富可敌国,终因权势倾轧而亡,垂只望置身于权势漩涡之外,然事与愿违。”
用石崇典故表明自己对权势争斗的担忧,隐晦传达自己在秦燕之间的两难,且暗示王猛莫要将自己逼入绝境。
王猛目光如炬,似要穿透慕容垂的内心:
“将军重情重义,令人敬重。
然古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天下若乱,燕秦皆难独善其身。
若大秦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如光武中兴,君又何必执着于旧念?”
借光武中兴典故,晓以大义,劝慕容垂以天下苍生为重,放下对前燕的执念,实则观察他的反应,判断其是否动摇。
慕容垂微微仰头,望向远方:
“大人,光武之兴,赖众臣齐心,百姓归心。
今大秦欲成大业,非一人之功。
垂虽明白大势,然‘树欲静而风不止’,前燕之事,犹如刺在喉,不拔不快,亦难以下手。
且姚苌之事未明,若贸然行事,恐如赵括纸上谈兵,误国误民。”
以赵括典故强调不可莽撞对燕,再次将话题引回姚苌,回避王猛的部分试探,同时也在提醒王猛处理姚苌之事需谨慎,莫要连累自己。
王猛沉思片刻,缓缓道:
“将军顾虑周全。
昔者管仲与鲍叔牙分侍二主,终能携手辅齐桓成就霸业。
你我虽各为其主,但如今姚苌之患在前,恰似当年齐之诸患。
吾等或可效仿古人,暂弃嫌隙,共图大事。
林家与百燕会若能合作,深入姚苌军中,将军以为如何?”
借管仲鲍叔牙典故,提出合作意向,试探慕容垂对合作的态度。
慕容垂手轻轻搭在剑柄上,思索良久:
“大人此计,仿若武侯联吴抗曹之策,颇具远见。
吾会中慕容轩,智勇双全,可担此任。
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入姚苌军后,应变之权,不可忽视。”
以武侯典故表示赞同合作,同时提及军事指挥权问题,试探王猛对合作细节的把控与诚意。
王猛神色坚定:
“将军放心,吾于朝堂之上,必如周公辅成王般,稳住苻坚陛下,使君等无后顾之忧。”
慕容垂回视王猛,目光复杂:
“如此,但愿此次合作顺遂,使大秦得保太平,百姓免遭涂炭,不负你我之才名。”
王猛听后,心中暗自思忖:
想我当日于朝堂之上,向苻坚陛下进言,力主让姚苌领兵前去监视慕容垂,此乃制衡各方势力之策。
彼时朝堂局势微妙,诸族势力交错纵横,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动荡。
姚苌为人狡黠多谋,慕容垂又是勇冠三军的猛将,令二者相互牵制,方能保大秦根基稳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