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答:“惟愿盛世重现!”
黄月英越喝越多,仿佛醉了:“可是那不够啊。
最盛世之时,每个国家,仍然无数人饿死。
孔明,我舍不得有人饿死……”
“若得高产之粮,便无人饿死。”
诸葛亮如此回答。
黄月英借醉,把玩着诸葛亮的修长手指:“夫君啊,高产之粮不是天赐的,是经过人去发明创造的。
纵然大汉复兴,有何人愿意去培育高产之粮、大量发明新兴事物呢?”
诸葛亮预感,将听到一个顶级真理:“月英认为何故?”
黄月英醉着痴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封建制生产所有制本该长命千岁,可我却不忍心千年之间无数人饿死,我想促进这个进步。”
诸葛亮隐约明白一些,细想之下又全不明白,曰:“月英能否详细解说?”
黄月英却是转了话题:“若是世间,人人吃饱、家有余粮、孩子皆能上学读书、他们便会考虑上天入地。
航行于星际之间,创造出无数灿烂的文明。”
“醉言嘴语,孔明无需在意。
或许,我只是想说,除了大汉,还会有更灿烂的文明出现。
我们应该寻求或拥抱新事物的到来,创造新一番的成就。”
“故而,夫君纵然执念,也尽量不要太深。”
以这句话结束了谈话。
诸葛亮坐在院里,凉亭灯下,思考了许久。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