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兰珠不言语了,老康有些担忧,他真不是故意不让爱兰珠如愿,只是为了他和爱兰珠的事儿,他已经压下了很多折子,当然,这些都是他自找的,他累得心甘情愿。
可是罗科,又不是他儿子,他犯不着为了其他男人的儿子惹得八旗不满吧!
老康自觉,对于罗科他给予的够多了,他并不欠罗科什么,想要抱得美人归,得看你自己的本事,有那能耐,你就去大不列颠帮那女人夺回爵位。
若是没这本事,那就不要哭哭啼啼的求谁开恩什么的,皇帝的恩典不是什么时候随随便便就能给的!
也就是罗科是爱兰珠的儿子,老康已经格外宽容了。
“你想过领海么?”
爱兰珠沉默良久,突然又换了一个话题。
老康此时意识里还没有海域这一说,那广袤的海洋老康并不在意,或者说,就算他在意,以大清的水军也没办法打得过在大清门外横行的海盗们。
“又不能种粮,除了产些海产,还能有何用处?那帮蛮夷也只敢在大清外面猖狂,若他们敢踏入大清领土,朕自然不会放过他们!”
老康动了动身子,换了个舒服的姿势,继续说道:“再者,如今依旧有人想着造反,未免他们与洋人交易武器,朕还想着要不要关闭几个港口。”
爱兰珠真心想吐槽,就算闭关了,满人的杀戮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得亏汉族天生就是一个十分坚韧的民族,在中华漫长的文明历史里面,幸亏他们这种骨子里传承的宝贵品质,让他们能够坚强的面对各种苦难,最终得以让整个民族传承下去。
“莫要闭关。
那样便无法知晓国外的情况,这对大清百害而无一利。
你不是让我二哥周游列国么,如今也与很多国家建立的邦交,其他的暂且看不出来,大清的经济却是上去了,百姓的日子也好过了不是么?”
“是让那些商人发了不少财,但却不可长此以往,户部侍郎已经上折子,多有耕种百姓放弃田地转而经商,若所有人都这样,大清的粮食又该从何而来。”
粮食是一个国家的命脉,老康可以不在乎那些商人每年能交多少税,但却很在意百姓们每年能收获多少粮。
无论多发达的国家,口粮都至关重要,老康并非现代有人说的是个目光短浅的皇帝,只因为他局限于这个时代,他并不知道未来几百年世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满人本就是马上民族,为入关前处于干旱之地,对海洋水域什么的,根本不在意,他们一开始甚至都没有水军。
此时的康熙,只能从最利于国家,最利于百姓,最利于满人的角度去处理,但是爱兰珠无论如何都是要打消老康这种念头的。
“玄烨,当初入关,为了确保满人的地位,朝廷采取优待,那时候满人少,偌大的国家就供着这么点满人这没什么,可如今你看,满人比之入关时翻了多少倍,这才多少年,再过几十年又会有多少满人。
朝廷总有一天再也养不起他们,那时候该当如何?”
这个问题老康不是不知道,不要说几十年后,就是现在爱兰珠所说的问题已经出现了苗头,他也想过法子,比如鼓励汉人多开垦土地,免税三年等等,如此粮食产量上去了,大家的日子都好过。
可就算如此,也只是拖延了时间,问题的根本并没有解决,满人不事生产,并不是他们不愿意,而是朝廷不允许。
其实大多数的普通满人还是希望能多些额外的收入的,朝廷每年就发那么一点银子,发不了财也饿不死,但万一出现灾荒,物价上涨什么的,朝廷的银子恐怕一个月都坚持不下去,家里又没有其他来源,那时候多的是满人家卖女入宫做奴才。
然而,普通满人生活如此尴尬,但处于领导地位的八旗并不愿意降低自己的身份同意满人务农或者经商。
问题便纠结于此,老康有心做些改变,却有每每受制于八旗。
“不如从通婚开始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