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其实很有道理,人的性格缺陷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弥补修正的,尤其是骄傲的人,他们太自傲,所以根本不相信自己有缺漏。
就如项梁定陶之战,历史上的宋义劝了,她这个历史的异数也劝了,可项梁就是充耳不闻、固执己见,所以最后像是宿命般不可更改的死在了定陶。
而现在项伯不动、张良不动,她也避开了,然后刘季亲自下场了,论和项羽的亲缘关系刘季不如项伯,但论唱念做打、伏小做低的功夫,却是项伯拍马难及。
一个舍得下面,一个放不下情,这一场明面上瞧着是刘季自投罗网的送死行为,可是她看好刘季,就两人的性格来说,刘季是把项羽克得死死的,所以刘季此行算是某种程度上的置之死地而后生了。
灞上离鸿门只有四十里地,快马加鞭,不消半个时辰便可到达,两地往返极为方便,但项羽听到士卒报刘季求见的时候,还是有些发懵。
“他怎么来了?他居然敢来?!”
因为太过诧异,叫项羽心中的恼怒都消散了几分,倒生出兴趣看他如何狡辩分说了,“让他进来说话。”
刘季跟着士卒走进楚军大营,见士卒们枕戈待旦、磨刀霍霍,心中涌起一股又一股的后怕,万幸他来了这一趟!
不然明日,真要叫人给他收尸了!
项羽一见到刘季,刚要冷笑嘲讽,便见刘季快步上前拉住了自己的双手,热泪盈眶,语含深情,“某终于盼到将军了!”
呃……项羽一时竟不知作何反应。
刘季顾自诉衷情,“唉,将军不知道,某于这关中有多难。”
项羽不可思议,他还难?他有什么可难的?都生出了野心,敢将自己拒之关外了!
“将军在北边一战将四十万秦军精锐打得稀碎,秦朝上下无不胆怯心惊,所以某西征一路几乎没废什么功夫,秦朝守将听闻将军的壮举威名,争相投降求饶,王姬仁德,言杀降有伤仁义,便下令秋毫无犯,这自然是好的。”
在项羽面前,刘季万不敢说周宁半个字不是,而且他这语气说是诉苦,但字里行间却是有意无意的吹捧项羽,这是把自己、不,是把周宁西征的功劳都归到了项羽身上。
项羽闻言,神色果然缓和了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