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算什么,无心插柳柳成荫?姜欣思考到这里,一时失笑,转而想起贺凯,觉得能不能红果然是一件看命的事情。
他当独立音乐人好几年了,作品质量有口皆碑,但一直不温不火。
结果签了公司还没到半年,只上了一个节目,顿时摇身一变,成为最近风头最盛的人气歌手。
各人有各人的机缘,他是受益最明显的,其他人也不差。
姜欣自己的灵犀之家最近业绩斐然,人还没回去,各个寻求合作的组织已经纷纷找上门来,只等她抽出空来,详细地了解研究一下。
照这个趋势看,明年向其他一线城市拓展,开设线下实体分店绝对不是梦想。
她五年连锁的计划仿佛已经走在了提前完成的路上,姜欣衷心地庆幸自己来参加了这个节目。
感谢这个节目让她拥有的机会,也感谢这个节目让她遇见的人。
在这里的最后一次动笔,节目组的安排是让大家每人写一张明信片,装进一个大相册,保存在这个度假别墅里。
既是当地的噱头,也为肯定会有的第二季提供仪式感和祖传话题。
然而这群嘉宾同吃同住三个月,已经混得很熟了,不像刚来时那样,乖乖地完全受节目组掌控。
听到任务之后七嘴八舌地纷纷说:“只写一张留在这里啊?我们也有很多话想跟其他人说啊!”
你们现在面对面地把话说完不好吗?工作人员嘴上吐槽了几句,身体却自觉地把他们的提议加了上去。
于是这个环节增加了给其他所有嘉宾写明信片的内容,写好带走。
只是这样一来,这个环节的时间长了,对应的看点却不太够。
节目策划凑一起商量了一会儿,回来和他们宣布:“明信片可以写,但不能直接投递,让收到的嘉宾看内容自己去猜。”
倒是挺会玩的……姜欣观察力比较好,差不多能把所有嘉宾的字迹认全。
本来以为自己占了不小的优势,但节目组也不傻,很快补充说会记录下她们明信片上的内容,猜对投递者的名字才能拿到。
当然,就是一个都猜不中也问题不大,所有的明信片都会在离开之前私下里交还给嘉宾,节目组完全犯不上真的扣下。
因为以上种种原因,姜欣在离去前的最后一天,行李都没收拾好,就被迫把八张明信片一字摊开。
一张写给节目组,七张写给其他嘉宾,对照着每个人的性格和三个月相处经历,思考着合适的送别语。
也幸好只是写明信片,篇幅不长,想简短一点的话,几句话也没有问题。
就像是在写毕业纪念册一样。
姜欣毕业好些年了,还真是已经很久没有体会到这样的感觉,认认真真地斟酌良久,花了好一番功夫才把明信片都写好,交给了节目组。
事情处理完之后,她把笔搁下,又去收拾行李。
在这里住了三个月,来的时候只带了一个行李箱,回去的时候就完全装不下了。
姜欣在这里又买了个超大号的行李箱放东西,对着满屋子琳琅满目的小物件,一时也颇有些不知道从何收拾起的困扰。
除了自己带来的行李,新增的东西实在太多:远到关越给她抓的一纸袋娃娃,近到从刚去过的少数民族村落里带回来的茶叶和特色民族饰品。
兼有出去逛街时随手买下的特色民族乐器,一个她亲手做成的陶瓷小碗,从真人密室出来时领到的纪念品,一盏一见心喜当场买下的小夜灯……姜欣之前从没发现,自己原来还有一些仓鼠的特性。
更多的是在这里留下的照片。
平常生活中拍照,大多保存在手机里就完事,但他们毕竟是个要给观众看的节目,几乎所有拍下的照片都被洗了出来,供大家时不时交流凑趣。
从他们刚来这里时举办第一届照片比赛开始,三个月来比赛举办了二十来次,基本上隔个三两天就会都拿出照片来分享一下。
长此积累下来,她手里照片的数量已经颇为夸张,自己都从来没有从头到尾翻过。
到了现在快要离开,姜欣买了三本相册,坐在房间地板上,把手里的照片一张张放进去。
她拍的照片里总是有很多人。
气氛最热闹的时候,往往都是她第一个想起来拍合照,举着自拍杆提醒众人喊茄子,或者干脆不出镜,只把笑闹着的大家装进镜头里。
这样的照片,她一般会多洗几张,分给其他嘉宾。
其他嘉宾拍的照片里如果有她,也会洗好了送过来。
姜欣逐张看过去,发现好像每张照片里,关越都在她的旁边,从未远离过。
最开始是被强行分到一组,再往后些是关越只勉强和她能说两句话。
慢慢的,好像其他人也默认了他们总出现在一起,有时候他们俩谁来得晚了,其他人都会自觉在另一个人旁边留个位置。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